2025-06-14 01:31
在全民健身的浪潮中,马拉松这一长距离耐力运动逐渐从专业体育赛事的范畴中跳脱出来,演变成了全民热衷的体育狂欢盛宴。从繁华都市到宁静小城,各地马拉松赛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你是否好奇,一场马拉松赛事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惊人的经济收益?今天,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马拉松赛事的生财之道。
马拉松赛事的报名场面可谓火爆至极。以 2025 年的热门赛事为例,金标赛事 “上海半马” 报名人数超 11 万人,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;“2025 北京马拉松” 报名人数近 17 万人,去年同期则是近 10 万人 。如此庞大的报名群体,使得参赛名额变得极为紧俏,部分热门赛事中签率低至个位数。
而参赛者获取这珍贵名额,需缴纳相应费用。一般来说,马拉松参赛费用在 150 - 200 元一次,一些具有特殊意义或高规格的赛事,费用可能更高。对于资深跑者而言,每年参与 10 - 15 场比赛并不罕见。如此算来,仅报名费这一项,一场规模较大、参赛人数众多的马拉松赛事,便能收获相当可观的收入,少则几百万元,多则上千万元。
马拉松赛事作为极具影响力的体育活动,成为了各大品牌竞相追逐的营销舞台。无论是运动品牌、食品饮料企业,还是金融保险、互联网等行业巨头,都纷纷投身其中。据统计,2024 年马拉松赞助品牌广泛涉及多个领域 。
赞助方式丰富多样,从赛事冠名、官方合作伙伴,到各类赞助商及服务商,不同层级对应着不同的赞助标准。县级中小型马拉松赛事的冠名费用大概在 50 万 - 100 万元;而一线城市头部赛事的冠名商价格则高得多,可达千万元级别 。除冠名外,品牌还可通过赞助选手装备、补给站物资、完赛奖品等方式深度植入赛事。像上海半程马拉松,从冠名商浦发银行,到提供补给的都乐、SIS 能量胶,再到完赛斗篷赞助商阿迪达斯等,众多品牌参与其中,共同打造了一场全场景品牌盛宴 。一场大型赛事通常能吸引 20 家左右赞助商,赞助费总额动辄达千万级别 。赞助收入一般占据赛事总收入的 50% - 60%,是马拉松赛事收入的核心构成部分 。
马拉松赛事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带动作用不可小觑,尤其是在旅游消费方面。大量外地跑者及随行人员涌入,极大地拉动了城市的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等星空体育首页消费。据相关数据显示,约 40% 的非本地参赛选手参赛半径在 500km 以内 。这些外地选手在参赛期间,交通、住宿往往是花费大头,约占总消费的六成,餐饮、游玩消费约占三成 。
以各地公开报道的数据来看,“2025 延安马拉松” 吸引外省跑者占比约 30%,直接带动经济效益超 2100 万元;“2025 无锡马拉松” 中,外地跑者占比 84.2%,直接带动周边消费 5.05 亿元;“2025 桂林半程马拉松” 外地跑者占比 82.62%,赛事直接经济贡献 0.89 亿元,综合经济影响达 2.34 亿元 。由此可见,马拉松赛事已成为城市旅游消费的强大助推器,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举办一场马拉松赛事,运营成本不容小觑。这其中涵盖竞赛相关的奖金、器材和设施费用、赛事物资采购、安保及设施、现场设施搭建布置、赛事宣传等诸多方面 。据业内人士透露,国内中西部二、三线省会城市的马拉松赛事现金加实物支出一般在 2500 万 - 3000 万元,地市级一般在 1200 万 - 1500 万元,县区级在 700 万 - 900 万元 。
但在合理控制成本与有效增加收入的情况下,赛事运营公司仍有盈利空间。以国内某赛事运营公司高管透露,除顶尖头部赛事外,一般赛事虽面临招商挑战,但通过优化运营流程、合理配置资源,仍能实现盈利。像 “国内马拉松第一股” 智美体育,2017 年运营 “奔跑中国” 16 站赛事,平均毛利达到 391.5 万元 / 场,若算上周边毛利,一场大型马拉松赛事毛利超 600 万元 。
马拉松赛事的盈利模式多元且复杂,从参赛报名费到品牌赞助,从城市旅游消费带动到赛事运营利润,每个环节都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潜力。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不断提升,马拉松赛事在未来有望创造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,持续推动体育产业与城市经济的协同发展。
Copyright © 2025 星空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6442号-1